大家都在看
晚二美其他
“十四五”我市在建或拟建养老机构超30家 预计增加养老床位15000张
老年人口占比总体高于全国、全省平均水平,我市开始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
“十四五”我市在建或拟建养老机构超30家 预计增加养老床位15000张
目前全市建成各类社区日间照料设施438个,城镇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100%;所有养老机构均与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,开辟绿色通道;全市星级养老机构达到95家;15家养老机构启用养老智能远程监测设备
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,全市924.26万人中,60岁以上人口182.7万人,占比19.77%(全国18.70%,全省19.85%),65岁以上人口130.1万人,占比14.08%(全国13.50%,全省13.92%),总体上我市高于全国、全省平均水平,已经开始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。预计到2035年,我市人口老龄化率将达到30%以上。面对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,市委市政府多次专题研究养老工作,为我市养老服务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和保障。目前,我市居家社区机构协调发展、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正在加快建立,并呈现良性发展态势。
第一,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基础性作用日益突出。近年来,我市加快布局城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配建。连续三年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列入20项民心工程,严格落实新建小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标准。截至目前,全市已建成符合标准(750平方米以上)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9家,城镇街道实现全覆盖。建成各类社区日间照料设施438个,城镇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100%。
第二,机构养老服务质量和保障能力显著提升。目前,全市每个县(市)都至少建有一所以失能、部分失能特困人员专业照护为主的供养服务机构。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业,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,改为承诺备案制。“十四五”期间在建或拟建养老机构超过30家,社会投资达12亿元以上,预计增加养老床位15000张。截至目前,全市共有养老机构128家,床位21303张,其中公办养老机构23家,床位7371张,社会办养老机构105家,床位13932张。连续4年开展“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”,积极推进星级示范养老机构创建,建立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管理长效机制。截至目前,全市星级养老机构达到95家,80%以上的养老机构达到《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》(GB/T35796-2017)国家标准。
第三,医养结合初见成效。在开展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基础上,全市共创建9个省级医养结合优质服务单位,遴选6家省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、6家市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、31家县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,积极探索符合我市实际的医养结合模式。截至目前,全市所有养老机构均与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,开辟绿色通道,其中25家养老机构拥有内设医疗机构,10家内设机构具备医保定点资质,13家养老机构办理了医疗机构资质,保障入住养老机构老年人得到及时医疗服务。
第四,智慧养老稳步推进。针对家庭、社区、机构等不同应用环境,鼓励发展健康管理类可穿戴设备、便携式健康监测设备、自助式健康检测设备、智能养老监护设备、健康养老数据管理和智能分析系统等,丰富智能养老产品供给。截至目前,共有15家养老机构启用养老智能远程监测设备,开发智慧养老信息平台5个,10余家企业涉足智慧健康养老领域。
第五,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持续深化。鼓励环京津各县(市)依托当地资源要素,高质量谋划建设一批环京津养老服务项目,重点布局涿州、高碑店、涞水、易县等地。积极对接北京市民政局,争取北京养老服务优惠政策优先在保定试点。目前,在养老服务标准一体化、养老人才培训及资质认定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,入驻保定养老机构的180余名京津老人享受到京津异地养老床位运营补贴。
我市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
全市新增护理型床位2110张 新建社区日间照料站(点)217个
据介绍,围绕省政府确定的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民生实事,市民政局对全市养老服务机构进行全面摸底调查。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养老场所进行集中整治,截至目前,全市128家养老机构中,123家完成消防审验,完成率达到96%。同时,大力推进养老服务提质增能工程建设和社区日间照料设施全覆盖。通过定期督导、现场验收等方式,推动各地增加养老床位供给、提升护理型床位占比,加强社区日间照料设施建设。截至目前,全市新增护理型床位2110张,新建社区日间照料站(点)217个,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,社区日间照料设施已实现全覆盖。同时,市民政局积极探索并推动建立专业机构服务向社区、家庭延伸的模式,引进助餐、助洁等方面为老服务的专业机构,引导其按照保本微利原则,提供持续稳定、方便可及的居家社区服务。
编辑:晚小班
版权归属原作者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